孩子走失,赶快学习“十人四追法”→
2024-10-12 09:28:43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 | 编辑:李爱华 |          浏览量:1990

对于万千家庭而言

每一个孩子被拐

都伴随一个家庭的悲剧

因此,我们要用高度的警觉

织就一张儿童防拐安全网

孩子易走失的高危场所

商场

很多家长在试衣服或者选购商品时,往往会忽视孩子,此时孩子容易离开家长的视线范围

超市

大型超市货架间隔多,孩子不易区分,彼此之间看不到对方,儿童此时易走失。

汽车站、火车站

车站人流量大,家长在匆忙赶路或赶时间时,容易忽略对孩子的照顾,让人贩子有可乘之机。

公园、游乐场

游乐场人流量多,游戏项目多,子容易分散注意力,乱跑走失。

人贩子的常见骗术

冒充熟人

骗子通常能叫出孩子的名字。会和孩子说自己受孩子家人委托,来带孩子回家或去往某地,且已得到老师或家长许可。 利用如此“权威诱惑”,骗取孩子的信任。

物质利诱

美味糖果,诱人的零食、新奇的玩具、游乐场的吸引……孩子面对这些诱惑容易失去防备。

1994年7月19日,贵州省都匀市,陈丙连在百子桥上摆摊做生意,因无人在家,她11岁的大儿子肖正涛带着5岁的弟弟肖正俊在百子桥附近玩耍,这时突然出现了三个陌生人,热情地递给孩子冰棒。几分钟的时间,陈丙连的小儿子就被余华英用一根冰棒拐走了。

盗窃儿童

不法分子会趁家长看管不严的时候,将孩子拐走,还有人直接从车后座或家长怀里将孩子抢走。

利用善心

利用孩子的单纯和善良,采取让他们带路等方式进行拐骗。比如说“小朋友,你知道去某某地方的路怎么走吗?”如果孩子回答知道,不法分子就会顺势让孩子带其前往。

威逼恐吓

通过恐吓吓唬孩子,来逼迫孩子就范。

预防拐骗注意事项

处于家长视线内

家长带孩子外出时,千万不要只顾赏景、拍照而忘了观察孩子的动向,应随时让孩子处于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活动,必要时请在其身上放置写有家庭联系方式的小纸条或信息卡片。

不要轻信陌生人

告诉孩子不要随意和陌生人搭话,不要随便吃陌生人递来的食物,不要随意告诉陌生人家里的信息,警惕与陌生人接触。

独自在家有技巧

不给陌生人开门,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情况。教育孩子学会在紧急时刻拨打家长电话或110电话报警求助。

家人信息要记牢

教会孩子记住自己的城市、小区、门牌号和家长的姓名、电话、工作单位等,万一发生意外状况,可以及时联系上家人。

行踪要及时告知家长

提前跟孩子做好约定,比如没有家长的通知绝不能跟他人走,去同学家或跟同学一起在外面玩,行踪要及时告知家长。

合适的求助对象很重要!

● 校园内或校园附近——向老师求助

● 户外——向警察求助

● 公共场合——向保安求助

● 商场、游乐场——向工作人员求助

● 其他——向服务站点求助

实际上,求助对象远远不止这些,家长需教孩子“灵活应对”。7月30日,浙江衢州一走失女童曾用ATM机成功自救。

如今,大部分银行的自助网点内设有紧急求助按钮,在“紧急呼叫”按钮上方,还有一个红色的紧急报警按钮

孩子走失

可用“十人四追法”

立即报警

孩子失踪后不需要等待24小时,请马上拨打110报警,说清楚孩子的年龄、外貌特征、衣着打扮等情况,并提供孩子近期免冠照片

广播寻人

如果事发地有广播,可借助广播寻人。广播时一定要说清楚孩子的特征,并提供父母的联系方式。

采用“十人四追法”

● 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有一人,2公里以内,沿大路寻找;

● 4人前往附近火车站、汽车站寻找,防止孩子被带往其他城市;

● 1人报警;

● 1人留在原地或留家等候。

有效使用公安部“团圆”系统

该系统是公安部为适应“互联网+打拐”的时代要求而开发,一旦有儿童失踪信息发布,平台可协助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将儿童失踪信息通过新媒体和移动应用终端,推送至失踪地周边一定范围内,让更多群众准确获取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线索,协助公安机关尽快破案。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带孩子外出时

家长请确保孩子

处于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教导孩子不要轻信他人

愿天下无拐 亲人终能团聚

责编:李爱华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

时政
新思想
我要报料